戴森球计划,戴森球计划下载手机版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计划下载手机版缩略图

戴森球计划的攻略是什么?

戴森球计划的攻略是什么?

开局决定一半,好的地图种子会给大家一些帮助,这样大家初进中期就不会因为当前星系有钛,硅资源星太远,自己背包太小燃料背得不够造成不必要的尴尬。降落之后的基础操作跳过,之后首要任务是按m打开小地图看行星资源,确保自己身边有铁,铜。前期给的五块能量棒能不吃就不吃,周边砍树伐草的都可以烧了,这样能保证第一次出星球手生带的能量不够还有一点点机会回来。

如果自己的运输链在运输过程中想要分叉,但是自己没有做四向分流器,可以在终点/起点分别放一个分拣器,前期分拣器比较low,拿物品速度有点慢,但是后期真的是个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应对运输线非常复杂的情况。

逐步从一穷二白过度到有点资本,这个时候就该大搞建设了,一个矿脉不仅仅可以放一个矿机,为了追求效率可以用矿机全覆盖,然后连在一起,交叉的地方可以用上面的小技巧。前期比较穷可以生产线就近放,但是后面拆家重建的时候一定要留出大量的空地,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熔炉,生产线。

第一次冲出星球前做好准备,机甲核心要两级,机舱容量要两级,其他把探索2点了就行了,其次的核心是带东西。推荐带高效石墨,因为石墨好搓,因为堆叠高所以能量大,也有人推荐带精炼油。一定要记得带几个风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石头的话走之前看资源星上有没有再决定带不带,这次上去除了背资源回来,也要留下采集,冶炼装置。

物流运输站只能星球里面用,是后期神器,跨星球的是星际物流运输站,一定别搞错了。后期神器的意思是指中期还是别染指了,很贵的,后期重做了生产线后可以完美规划成生产,半成品,成品区,运输靠飞船飞,自己坐着等东西出来就行。不过双子星的好处在这也有提现:可以把基础材料放在隔壁加工,用飞船运回来再加工就行了,不过飞船科技一定要高。

戴森球计划多少钱?

戴森球计划多少钱?

戴森球计划目前在STEAM上发售,游戏价格为70元人民币,首周购买还可以获得9折优惠,优惠后的价格为63元人民币.《戴森球计划》是一款由重庆柚子猫游戏制作的…

戴森球计划可以联机吗?

戴森球计划可以联机吗?

截止至2021年3月,游戏《戴森球计划》暂时没有多人联机的功能。《戴森球计划》是由重庆柚子猫游戏开发,Gamera Game发行的模拟策略游戏,于2021年1月21日发行了抢先体验版。《戴森球计划》是一款融合了太空、自动化工厂、冒险、探索等元素的科幻题材沙盒建造类游戏。

在未来,人类踏入高级文明的行列之时,科技的强大带来了飞速的发展,虚拟现实迭代了空间与时间。人类创造了超级计算机——“主脑”,以期待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进一步扩大虚拟世界的运用。

扩展资料:

背景设定:

在遥远的未来,人类进入高级文明,利用虚拟现实迭代模拟了空间与时间,并逐渐把人的意识转移到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的运行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与能量,为此人类将超级计算机——“主脑”完全包裹太阳以获得持续的能量支持。

人类在虚拟世界里有着真实全新的生活体验,能够感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随着意识数量的不断增长,主脑的计算能力也逐渐达到极限。如果要容纳更多的意识,就需要建造更多的能量供应。为此,空间管理联盟COSMO开启了代号为“戴森球计划”的工程项目。

作为该计划的一名工程师,玩家将利用终端控制机甲前往陌生的星系,寻找各种原材料,制造各种零部件,并通过星际之间的物流网络,把不同星球上的工厂串联成一个庞大的跨星系工业帝国。

戴森球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戴森球把存档保存后U盘后重装电脑还能继续之前的玩吗?

你好,只要你保证游戏的存档也拷到u盘上了就行 戴森期计划游戏的存档路径是,打开我的电脑→C盘→Users→电脑用户→Documents→Dysong Sphere Program→Save文件夹内. 而LOG的路径是在,打我的电脑→C盘→Users→电脑用户名→AppData→LocalLow→Youthcat Studio→Dyson Sphere Program这个文件夹内. 这两个东西要保证在,装完系统再原路返回就可以.

寻找外星人,怎样才靠谱麻烦告诉我

” 当然“应该存在”并不等于“确定存在”。现在,不论是各种“青年”,还是各国科学家,都在使用各种方法,如火如荼地寻找外星人。

外星人刷存在感?这些方法不靠谱

首先是使用单反相机

。俗话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坏一生”。如果举着一台可以练臂力的单反相机,您就以为能找到外星人的话,那可不知道要毁几代了……单反相机也许有着任意可调的快门和收放自如的光圈,能拍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飞棍”类UFO。但实际上,许多看似逼真的照片其实出自人为之手,就连果壳都成功举办过一场 “灯柱变UFO改图大赛”。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出现了一个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而且也并非伪造的不明飞行物,直接把它等同于外星人来访也毫无逻辑可言。

然后是分析视频画面

。神舟九号发射的直播画面中,一个可疑的不明飞行物一闪而过。后来,这货又在凤凰山游客的照片上合了个影。这些模糊不清楚的不明飞行物,果真就是外星人“到此一游”吗?死理性派会争辩说,这些“证据”全都不够充分。神舟九号发射时一闪而过的,可能是地球人发射的人造卫星;凤凰山上那张照片拍到的, 应该只是从镜头前飞过的昆虫。

一起来听外星广播

监听无线电信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无线电波是人类掌握的速度最快的通讯方式,达到了理论上信息能够传递的最高极限——光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无线电波,总有一部分会穿透大气层,逃逸到茫茫太空之中。从人类发明无线电报时算起,携带人类信息的无线电波最远已经扩散到了100光年以外。如果茫茫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他们进入信息时代或许比我们早很多,那么他们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所覆盖的范围,也会比我们广得多。

更重要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人类发出的无线电波都经过了特殊调制,许多特性与自然现象产生的无线电波截然不同。因此,如果有外星人接收到了这样的信号,不论能不能破译其中包含的信息,他们都能轻易判断这种信号有没有经过智慧生物的“处理”。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接收到一个明显经过智慧生命调制的无线电信号,又能够确认它源自于茫茫太空深处,这必然会成为一个确凿的证据,证明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自从1962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61德雷克开启那项监听计划以来,类似的SETI计划一直断断续续持续至今。除了35年前曾经接收过一个可疑信号(事后并未得到验证,所以无法作为证据)

以外,我们尚未找到任何可能是外星人发来的“电报”。不过,德雷克认为,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性大发现的前夕,随着监听效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未来二三十年内我们很可能会接收到来自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机会贡献一份力量,参与到SETI项目对数据的处理之中。

——或许,你会成为发现外星人的第一人!

寻找“戴森球”

在地球上,现代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由石油之类的化石燃料来推动的,但化石燃料储量毕竟有限,日益发达的文明对能量的需求却会不断增长。1959年,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弗里曼61戴森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高度发达的文明如何解决能源需求矛盾。他设想,高度发达的文明或许会建造一个巨大的结构,用类似太阳能板的装置将恒星整个或者部分包裹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捕获恒星辐射的能量。这样一个包裹恒星的球壳,或者类似的装置,就被称为“戴森球”。

从目前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如此浩大的工程似乎还是天方夜谭,但已经有物理学家提出了建造戴森球的方案,只需要5步即可

。如果外星人真的建造了一个戴森球,把他们的“太阳”全部或者部分包裹起来,由于戴森球会吸收“太阳”的光线,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再以红外线的方式重新辐射出来,因此从远处观测的话,这颗星星发出的红外辐射就会比普通的星星超出许多。事实上,戴森当年发表这篇论文时用的标题,就叫做“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

SETI项目在搜寻计划中也采纳了戴森的假设,在类似太阳的恒星中寻找红外辐射过量的恒星。200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就曾在红外天文卫星(IRAS)的观测数据中寻找过此类恒星。不过,由于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恒星周围存在大量尘埃,也会导致红外辐射过量,因此尽管费米实验室找到了17颗可疑的候选目标,其中4颗还相当“有趣”,但把它们当成是外星人存在的证据,目前看来仍然不太靠谱。

偷窥外星人的家园

类似地球上我们已知形式的生命,只能生活在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或者卫星上,距离恒星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的话,水会全部蒸发,太远的话,水又会完全冻结。让水能够在行星表面流淌的区域,被天文学家称为“宜居带”。如果能在某颗恒星的宜居带中找到大小合适的行星或卫星,再通过观测证实行星大气中存在氧气和甲烷之类的生命标记,就算无法确定那里是否有外星人,我们至少也能断言,那颗星球上生存着外星生命。

但是,寻找宜居行星并不容易。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恒星的光芒。如果把恒星比作探照灯,行星最多只能算是萤火虫,而且还紧贴在探照灯灯罩上环绕它飞行。不过,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好几种方法,能够在遥远“探照灯”周围找到几乎不可能看见的“萤火虫”。

自1995年首次在太阳以外其他类似的恒星周围找到行星以来,天文学家已经确认的外星行星数目超过700颗。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距离恒星太近,对于我们这样的生命来说,可以用炼狱来形容,但也有少数几颗让天文学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比如2011年年底宣布发现的开普勒-22b。尽管还无法确定那颗行星是否适宜生命生存,但距离最终发现宇宙中的另一颗“地球”,天文学家仅有一步之遥了。

和普通青年们在相片和视频中寻找UFO的方式不同,上述三种才是靠谱的寻找外星人的方法。据估计,发现外星人这件事,在我们这代人的有生之年内或许就会发生——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或者倒霉)的话。未来的三五年内,我们有望找到一颗具备适宜生存环境的星球;未来十几年之内,新一代望远镜将让我们有能力分析那颗星球上的大气,推断那里是否生存着外星生命;而未来二三十年内,通过直接监听外星信号的SETI项目也可能取得突破,获得外星人存在的第一手证据。

从这里下载Boinc软件

,一起参与寻找外星人吧!

为什么外星人一直都没有和人类接触过

这个问题,太缺乏天外线索,似乎无法回答。但是,就思维运动而言,不能空着怕着,猜想设想也行。以下是我的猜测,权当胡扯。

一,根据“绝对变化”原理,地球人是唯一存在。宇宙中,不存在两个相同的量子,无数个量子组合,有无数个绝对不同的天体。满足地球生态环境的,只有地球一家。迄今为止,没有发现37℃体温生存环境的天体,没有发现地球大气层氧气比例的天体,,,一切证据,都指向没有外星人。似乎,地球就是奥林匹亚,人类就是全宇宙的众神,并且意念着、思维着、主宰着、活跃着,这个毫无生机的宇宙。而宇宙之无穷无尽,正反衬着人类精灵、人类思维力量的强大无比。人类就是上帝!

二,墨菲定律只对有限系统成立,对于宇宙这个无穷大系统不成立,因为很简单:1/∞的概率等于零!退一万步讲,即便在足够远处,假设在天狼星附近,离地球最近的另一个“地球”,有什么外星人,人类要想实证其存在,其现实可能性,恐怕也是零。

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2号飞船,在完成了研究四颗类木行星的任务之后,预计将于大约296,000年之后到达8.6光年以外的天狼星。

天狼星的视星等有-1.47,使其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几乎为第二亮的老人星的两倍。然而,它仍然不如月球、金星或木星光亮。水星和火星偶尔也会比天狼星更亮。天狼星几乎能从地球上任何有人的地方观测得到,只除了居住于北纬73度以北的人无法看到。可是,一些在地球北边的城市观测到的天狼星也并不会升得很高,如圣彼得堡的天狼星只会升到地平线上13°。由于天狼星的赤纬约为-17°,因此从南纬73°起它是一颗拱极星。7月初从南半球可以看到天狼星在太阳下山后下山,又在太阳升起前升起。在适当环境条件之下,天狼星甚至能在有太阳的时候被肉眼看到。当然,天空要非常清,观测地点的海拔必须要高,太阳要低低的挂在地平线上,再加上天狼星要在头顶上,十分难得。

基于天狼星双星系统的环绕运行轨道,两颗星的最小分距为3角秒而最大分距为11角秒。在他们相距最近的时候,要在观测时分别出两颗星体十分困难,因为白矮星天狼星B就在和它很近却有比它亮许多的天狼星A旁边。要清楚分开它们,除天气理想外,则需要一座口径至少有300mm的天文望远镜。1994年,两颗星到达了它们的拱点,从那时开始,这对双星开始远离对方,用天文望远镜分开它们就更加容易了。有着离地球2.6秒差距或8.6光年的距离,天狼星A和天狼星B占据了8颗最接近太阳系恒星之中的2颗,而且更是第5接近太阳系的恒星系。距离近是天狼星如此亮的原因之一,其他相似的星体有昏暗的南门二,对比于遥远却极亮的超巨星如老人星、参宿七或参宿四。但是天狼星仍然比太阳要亮25倍。距离天狼星最近的大型恒星是南河三,距离为1.61角差距或5.24光年。

三,我查了一些资料,下面的还有点靠谱,就算是留个念想吧。

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呢?1961年11月,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智慧生命的学术讨论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后来称之为“绿岸公式”,这是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尝试。德雷克提出的“绿岸公式”是这样的:N=R×Ne×fp×fl×fi×fe×L公式中,N代表银河系中可检测到的技术文明星球数,它取决于等式右边7个数R、Ne、fp、fl、fi、fe、L的乘积。其中R是每年在银河系中诞生的恒星数,Ne是行星系中“类地”行星的平均数,fp是拥有行星的恒星比数,fl是类地行星中具有生命的行星比数,fe是能够进行星际无线电通信的智能生物比数,L是通信文明的平均寿命。

公式中各个因子的重要性相同,用粗略估计的最低值代入计算,可得到N=40;用每一项最大可能值计算,则得N=5000万。这就是说,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技术文明星球的数目至少有40个,最多可达5000万个。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阿西莫夫根据自己的见解,曾提出与绿岸公式类似的公式,估计出银河系大约存在53万个文明星球,即银河系中每100万颗恒星中,平均可能有18个高技术文明世界。

过去十几年来,人们差不多研究了100光年以内的所有恒星,在1000多颗恒星的周围发现了约100多颗行星。如果这个接近10%的比例具有代表性,那么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银河系的2000多亿颗恒星中可能有200亿颗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完全有理由猜想其中存在与地球非常相像的星球。

生命可能存在地——类地行星

我们知道,生命不可能在恒星上存在,高级生命只能在行星上存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由于类木行星主要由氢、氦、冰、氨、甲烷等物质组成,不适合生命生存。科学家认为,只有在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上才有高级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已经对太阳系内的两颗类地行星(金星、火星)进行了广泛考察,遗憾的是,金星太热了,而火星又太冷了。也许金星和火星都曾经有生命存在,但严酷的气候条件和极端的温度使生命存在的证据无法保留下来。所以,人类把目光投向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类地行星要具有固态的表面,要有大气和水圈,这样,才可能会有类似地球上的生命。这种生命应该按照生物起源的规律进行演变;从低级到高级,从高级到文明,从文明到科技文明,文明社会再发展到科技社会。只有对方有了科技的文明,地球上的人类才有可能与对方取得联系。现在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已100多颗,但是没有一个是类地行星,毫不例外的都是巨大的类木行星,基本上因其四周多为氦气和氢气而不适宜生命生存。

如何去寻找地球的伴侣?

寻找遥远的行星的最大难题,就是人们看不见它们。原因是行星自身不发光,而只能反射恒星的光芒。如果把恒星比喻为一台功率强大的探照灯,那么行星就只是站在探照灯边缘的一只小小萤火虫。那么,怎样才能“看见”太阳系外的行星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望远镜对准恒星后在附近寻找行星的像。不幸的是行星总比恒星暗很多,而且两者间的角距离又是如此的小,因此此方法现在无法奏效。

目前最常用于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是所谓“多普勒摆动”。我们通常说“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绕恒星公转”,实际上应该是恒星-行星的双星系统绕它们共同的质心公转。只是恒星的质量比行星大得多,两者的共同质心离恒星非常近而离行星很远,因此马马虎虎地说行星绕恒星公转也无不可。由于恒星本身也沿一个微小的椭圆轨道绕共同质心运转,从地球上看,它在有规律地靠近和远离地球。由于多普勒效应,恒星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其到达地球的光线会发生蓝移;而远离地球的过程中,光线会发生红移。观察恒星光谱这种周期性的微小摆动,就能察知附近必有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在牵引它。很显然,行星质量越大、离其恒星越近,多普勒摆动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人类首先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以离恒星很近、质量巨大的行星居多,也是理所当然。

行星对其恒星运动的影响也可不利用光谱来判定,而通过直接观察恒星位置的变化,不过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多普勒摆动基本相同,都适用于质量较大的行星。此种方法是观察行星对恒星的周期性掩蚀:从地球上看来,当一颗行星经过其恒星表面时,虽然行星本身不能被直接看到,但它引起的“日食”会使恒星的光芒减弱,掩蚀结束后光度又恢复正常。这种方法对行星和恒星位置的要求未免高了一点,但它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寻找小质量行星——即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的方法。

倾听“外星人”的声音

有些科学家确信“外星人”的存在,以至于他们跳过了寻找类地行星这一环节,直接去倾听“外星文明”的声音。他们的理由直截了当:假如外星人的确存在,它们就一定会向地球人发出召唤。于是,早在1960年,就有天文学家开始利用射电望远镜来寻找外星人,即扫描其他文明所发出的星际电波。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外星人计划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科学家们设计出了能同时倾听成千上万种无线电频率的方法。尽管这项诱人的计划至今仍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该计划的组织者和很多参与者仍然坚信,缺乏证据并不意味着没有证据;如果现在就放弃努力,则永远也不能找到证据。

等待外星人发现我们?

还有些科学家持另一种思路:那就是等待外星人发现我们。如果外星文明已经可以到达地球,那他们的科学技术必然比我们发达很多,那他们为什么还总是躲着我们呢?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和我们交往呢?这就引起第二个问题: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否会有愿望与低级文明交往?这需要先对文明的发达程度作一些推测。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N.S.卡达谢夫曾建议,可以根据宇宙中不同文明用于通信的能量,来对它们分级。他将想像中的文明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

Ⅰ型文明能够调集与地球整个输出功率相当的能量用于通信。Ⅱ型文明能够把相当于一颗典型恒星输出功率用于通信。Ⅲ型文明用于通信的功率,约等于整个星系的功率输出。即Ⅰ级文明只能在本星球上搞开发;Ⅱ级文明将把开发延伸到所在的行星系;Ⅲ级文明应该可以活跃在所有星系。所谓搜索地外文明,也就是探索具有这三类文明的高级生物,这些高级生物对宇宙客观世界应有共同的认识,比如,掌握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本领,并以此向外空发射信号表明自己的存在,同时收集外空文明发来的信号。

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1/109。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戴森所设想的这种可以包围恒星的球状结构被称为“戴森球”。对于太阳系而言,用地球上的物质来建造这样巨大的戴森球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文明的高度真的可以用卡达射夫的三种类型,或以是否已经建成戴森球来标志,那么,一个Ⅲ型文明会不会有兴趣和Ⅰ型的地球文明交往呢?而外星飞船上的宇航员用望远镜(如果他们也用的话)观测一下我们的太阳,看到它依然明亮,就知道它的行星上的生物还未建成戴森球,也就知道这些生物还处在何等的“初级阶段”,似乎也就没有必要和我们交往了——像我们不想和蚂蚁交往一样。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地球的伴侣,但科学家们坚信,在太阳系外寻找到类似地球的行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发现更多行星意味着科学家可以建立更大的数据库,这有助于科学家探测到真正的类地行星。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发现,将会成为人类21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如何和外星人有个约会?这方法才靠谱

然后是分析视频画面 。神舟九号发射的直播画面中,一个可疑的不明飞行物一闪而过。后来,这货又在凤凰山游客的照片上合了个影。 这些模糊不清楚的不明飞行物,果真就是外星人“到此一游”吗?死理性派会争辩说,这些“证据”全都不够充分。 神舟九号发射时一闪而过的,可能是地球人发射的人造卫星;凤凰山上那张照片拍到的, 应该只是从镜头前飞过的昆虫。 一起来听外星广播 监听无线电信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无线电波是人类掌握的速度最快的通讯方式,达到了理论上信息能够传递的最高极限——光速。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无线电波,总有一部分会穿透大气层,逃逸到茫茫太空之中。从人类发明无线电报时算起,携带人类信息的无线电波最远已经扩散到了100光年以外。 如果茫茫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他们进入信息时代或许比我们早很多,那么他们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所覆盖的范围,也会比我们广得多。

什么软件可以跟踪太阳

曾经的“阳光动力号”机身表面覆盖12000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展翼208英尺,四台10马力电动机。“阳光动力2号”是在1号的瞩目中诞生,众多大公司与学校参与了这个项目。飞机的翼展提升至71米(236英尺),核心部分太阳能电池阵列换装了全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22.7%,共17248块,能为飞机提供65千万的峰值功率。

动力部分也有升级。在机翼下方的四个发动机吊舱中,安装了全新的四台无刷直流电机,动力提升至17.4马力,螺旋桨稳定转速提升到525转每分钟,时速提高到最高约90公里每小时。为了满足昼夜飞行的需求,发动机吊舱中安装了633公斤重的的锂离子电池。但“阳光动力2号”的难题不在白天,还是在黑夜。经过飞机制造团队的全面优化,在24小时的周期内,飞机可以输出15千瓦的稳定功率。

“阳光动力2号”的翼展超过72米,比魔音747-8型喷气式飞机还长6米。但747-8净重超过300吨,而“阳光动力2号”仅重2.3顿。与尺寸相比,这架太阳能飞机简直薄如蝉翼。得益于机身骨架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这种材料重量密度仅有25克每平方米,比纸还要轻3倍,但是强度完全满足飞机的机械要求。飞机表面使用的是柔性蒙皮,主要目标也是减重。

单人五昼夜环球之旅

联合创始人伯特兰·皮卡德与安德烈·波尔施博格

联合创始人伯特兰·皮卡德与安德烈·波尔施博格

“阳光动力2号”希望在2015年达成环球飞行的目标,计划单次飞行时间5昼夜,两位飞行员轮换完成。实际上,完成这样的飞行难度不在于飞机性能,而是体能极限。

我还记得2009年美国《大众科学》上刊登了一则热气球不停站环球飞行的故事。“百年灵轨道飞行器3号”(Breitling Orbiter 3)热气球从瑞士出发,历时19天21小时47分钟,飞行距离为45755公里。气球的两位驾驶员中,就有“阳光动力号”的联合创始人伯特兰·皮卡德。当年的气球旅行举世瞩目,除了气球运动充满不确定性之外,两位驾驶员在吊舱中的极限生活也是挑战—毕竟空间狭小,食物与饮水都非常有限。

但和“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旅行相比,气球飞行至少还能睡个好觉。在“阳光动力2号”计划的环球旅行中,五昼夜的单次飞行中飞行员只能把座椅放倒简单休息,并且会有仪器监控飞机状态,如果遇到异常,会迅速把飞行员叫醒。要知道,与一般的飞机不同,这架极限轻量化的太阳能飞机动力有限,同时翼展极宽,机翼载荷又很小,这使得飞机非常容易受到气流影响,难以控制。同时,为了兼顾太阳能电池的充电,飞机起飞后并不是快速巡航高度,而是需要分阶段爬升至约9千米的高度,让太阳能电池达到最大功率状态充电,在后续的旅程中,飞机要按阶段下降高度,利用气流节省电力,维持夜晚的低空飞行。

困难的是,“阳光动力2号”的机舱并不密封加压,仅靠材料保温。在8千米高空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机舱的温度肯定会下降相当大的程度。在狭小的机舱中,吃饭喝水上厕所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复杂起来。同时,飞行员既要克服空中飞行阶段的无聊境况,在需要休息时却又要长期保持专注。总的来说,这趟旅程对驾驶员的考验要大于飞行员。

不烧一滴油的未来意义

戴森球的一个变体

戴森球的一个变体

油一定是会烧光的,人类文明也是要继续发展的,在可见的未来,太阳能一定是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目前,利用太阳能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太阳能热电,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汇聚太阳光加热过锅炉,利用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与常规的热电也没有本质区别。

第二种方式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太阳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的光电效应,直接收集电子流动发电的方式。按照制作材料,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硅基半导体电池、CdTe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染料敏化薄膜电池、有机材料电池等。其中硅电池又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等。对于太阳能电池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目前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单晶硅电池效率为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CIGS薄膜电池效率达19.8%,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19.6 %,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

在可见的未来,太阳聚变能够提供的光照是最稳定的能量来源。在利用太阳能这件事上,科学家还有过更疯狂的设想,“戴森球”就是其中之一。戴森球的概念源自于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的思想实验。他认为,任何技术文明对能量的需求都是稳定增长的,如果人类文明能够延续足够长的时间,就必然有一天对能量的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其母恒星“全部”的能量输出。他认为此时就有必要建立能够拦截和收集母恒星发出的所有能量的轨道结构。

简单地说,戴森球就是一个在一定位置上把恒星完全包在其中的巨型壳状结构。我们的太阳大约能够输出3.86×1026瓦的能量,如果人类能够完全收集这些能量,就可以实现一些非常宏伟的目标,比如改造行星,驱动星际飞船。但是实际上,“戴森球”最可能的建造方式绝不可能一个密闭的壳体,因为即使在一个天文单位上建造这个壳,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甚至超过了整个太阳系中所能提供的元素。

最接近戴森最初概念的可行变体是“戴森云”。它由巨大数目的密集环绕恒星运行的独立结构,它们可以是太阳能卫星或者太空定居点组成。当然了,这个上帝工程可能永远只是思想实验,但太阳能开发的方向显然是正确的。在我看来,“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最重要的的是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类对新能源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未知旅程和身体极限的挑战。虽然现在太阳能商业飞行还是梦想,但正如伯特兰·皮卡德所说:这不仅是航空业的一次彻底变化,也是生活方式的一个完全转变。

开始是被外星人改造过的小说有哪些

魔脑传奇?? 一个罪恶的试验,一个不是意外的意外,一个医学上已经死亡的男孩,造就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将深刻的痛苦掩埋,他踏上了自强之路,面对爱情的选择题他难以取舍,面对民族大义,他毫不犹豫. 他本是一个普通人,平凡却与他无缘,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他周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以商业筹资、农业立本、工业科技强国,以现代化的精锐部队慑服海内外,让中华古国重新站在世界最强之列. 阴暗处波云诡秘,几度生死关头,他越来越强大,站在人生的颠峰,他该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YY幻想故事,这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奇,有欢笑也有泪水,新的历史从他脚下开始……[